這裡是RSS音頻式網站智能播客的頻道
這一集的新聞標題為:
電動車、元宇宙、NFT…全球資金都在追逐早期新創投資,台灣應該高興嗎? – 經濟日報
新聞內容如下:
摘要
1.傳統的投資領域,大部分焦點擺在上市公司股票。但這幾年興起「另類投資」,在對回報率追求下,投資人風險偏好不同以往,到新創公司的池塘尋寶,可能賺取倍數獲利。
2.根據KPMG安侯建業發布的報告,全球創投投資金融第三季持續創新高,投資者最有興趣的領域是ESG和清潔技術。
3.帶動新創投資最主要的力量首推電動車,其次是元宇宙及NFT。但在這3項投資熱點上,台灣有以下挑戰:缺乏本地市場、新創以硬體技術為導向、偏重半導體及來自東南亞的競爭。
最近參加一個創新創業大展,現場人山人海,說明台灣開始對於科技創新及創業有很高的興趣,這是好現象。直到現在為止,台灣還是由大企業如台積電、鴻海等主導創新發展,新創企業較難以快速成長。有幾個原因:一是缺乏本地市場,二是資本市場不夠力,三是創新多以硬體為主,較少軟體和市場應用。
傳統的投資領域,大部分焦點擺在上市公司股票,但這幾年興起「另類投資」(alternative investment),包括私募股權基金 (PE)和房地產。過去另類投資並非主流,但近年越來越多人重視,創投(VC)是PE的一種,主要投資早期項目,以科技新創公司為主,至於PE類型則包括投資準上市公司的基金和收購基金。
但去年和今年情形開始有了很大改變,許多資金流向新創公司,造成前所未有的狂潮。以往新創企業沒有很多家,而且多半處於初期階段,所以不需很多資金,但現在由於科技熱情況完全改觀。也因為這個理由,現在國外創投基金變成投資人追捧標的,過去不會有那麼多資金投在創投,且每家創投基金回報均很可觀,有的高達30至50%。
投資人的風險偏好不同以往
由於新科技不斷出冒出來,而且很短時間就獲得可觀成果,或者是被外界炒作起來,如元宇宙,因此近期新創公司募集資金越來越多。這形成一個正循環,資金投入新創公司,企業快速成長,然後繼續以更高估值募集次一輪資金,通常在幾年內企業便可上市,現在華爾街有一種「空白支票公司」(SPAC)方便企業用借殼方式快速上市,更助長這個趨勢。
簡而言之,在對回報率追求下,投資人「風險偏好」變了。以前偏好投資成熟公司,但現在改到新創公司的池塘尋寶,唯有如此才可能賺取倍數獲利;過去投資人已從蘋果、台積電等績優股賺到大錢,所以有信心拿一部分資金出來賭一把。
根據KPMG安侯建業發布的《創投脈動:全球創業投資分析》報告,全球創投投資金融第三季持續創新高,總共有8682筆交易,共募集1717億美元,其中有11筆超過10億美元,這些案件集中在美國、印度、中國和巴西4個國家。投資者最有興趣的領域是ESG和清潔技術,如電動車和電池,Gogoro應該也算這個領域。
帶動新創投資的3股力量
帶動新創投資最主要的力量首推「電動車」,領頭羊是特斯拉,目前市值已達1.1兆美元,目前市值為全球第5,超越臉書。最近上市的兩家電動車概念股,Rivian和Lucid,其中Rivian有亞馬遜20%策略入股,市值高達1千億美元,至今賣的車子很少,被馬斯克酸了一陣,提醒投資人要注意。
第二個投資炒作熱潮是「元宇宙」。許多人連元宇宙是什麼都搞不清楚,就跳下去炒作;有些股票沾了一點邊,股票便翻了一倍。佐伯格為了元宇宙,連公司名字都可以改成「Meta」,可見有多瘋狂。
第三個近期投資熱點NFT(非同質化代幣)。NFT和元宇宙息息相關,未來在虛擬世界,每個數位藝術品都可以變成有價商品,轉手交易,將價值變現。大馬歌手黃明志因為1首歌曲「玻璃心」爆紅,睡一覺醒來,其限量NFT商品已銷售了2千5百萬元。
新創投資,台灣的挑戰
由電動車、元宇宙和NFT便可理解,為何全球資金都在追逐早期新創投資項目,台灣應該很高興嗎?不見得,因為我們有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台灣缺乏本地市場
最大市場在美國、中國大陸和東南亞,沒有市場便沒有顧客,無法創造很高價值。
第二、台灣新創主要以硬體技術為導向
以電動車為例,想的是未來如何為特斯拉和蘋果代工,或打進其供應鏈。再來看元宇宙,也都是做頭戴裝置或幫別人製作VR內容。
第三、太偏重半導體
整個台灣已經半導體化,股價、房價、物價、薪資不斷高漲,擠壓其它新創生存空間。
第四、來自東南亞的競爭
全世界資金不再投中國大陸,許多轉向東南亞。當地新創估值大幅提高,有些已超過台灣許多。
台灣不應只靠台積電和少數大型科技公司撐場面,唯有讓年輕新創公司實現價值並快速成長壯大,台灣才有真正的未來!
新聞內容播放到此,感謝您的收聽
對我們提供的服務有興趣請查詢:
RSS音頻式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