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RSS音頻式網站智能播客的頻道
這一集的新聞標題為:
買鹽酥雞NFT發大財?任何東西上鏈大家就會搶著買?你對NFT可能有些誤解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新聞內容如下:
和流行、時尚與許多東西一樣,台灣人熱衷的事物總會晚國外一兩季,而這波熱潮這幾天落到了NFT上頭。
台灣媒體並不是最近才關心NFT,早在今年5月就有許多NFT藝術家Beeple作品創下6900萬美元高價的報導,然而對大部分台灣人來說,這可能是第一次聽到NFT這三個字,覺得有人因此發大財很酷,但也覺得好複雜,而且覺得「反正我好像也買不起」。
短短半年間,NFT市場歷經了無數的變化和驚喜,但主流媒體再一次關心起這件事的契機卻再台灣也不過——師園鹽酥雞出了NFT,而且幾天就漲了百倍。
一如筆者之前文章說到,對非幣圈的人來說,一千行曠世創新的程式碼,可能還不如一個漲了百倍的迷因,師園鹽酥雞這個橫空出世的百倍讓人們為之瘋狂,其所屬OurSong平台上也出現了各種「#第一家NFT餐廳」系列的銷售,珍奶拉麵滷肉飯流沙包,每到午夜開放搶購的時候都會塞車,100個copy常幾十分鐘就能賣光。
但這種一窩蜂行為,卻也讓沒有深入了解的人,出現許多關於NFT的迷思。
你現在才買的NFT不太可能「漲百倍」,更別說是你自己畫的
首先,雖然「出NFT」應該馬上要成為餐飲品牌曝光的主流行銷手法,但細看那些所謂「漲兩倍」以至「漲百倍」的專案,因為原本底價就低(大多是1到10美元),漲完之後價值頂多只值台幣數百或數千,和許多人想像的「NFT一夜致富」恐怕還有些距離。
此外,那些高價下的流通率大多極低,換句話說,100份同款的NFT可能在賣出「100倍」後,就陷入有價無市的狀態,用更低價買入的人也賣不掉,只能轉為低價折現或蒐藏。所以看看包括師園在內的類似專案,過了幾天都出現價格降低,甚至以低於發行價售出的情況。
另一個盲點,就是覺得把自己的作品變成NFT放上平台,大家也就會跟著搶。
這種想法最常出現在對區塊鏈毫無經驗的人,只看到售出的部分,便覺得自己畫的畫、拍的照,在真實世界那麼好看大家都說讚,放上鏈人們怎麼可能不會搶?
但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單幅的藝術品在NFT市場上大多都炒不高(Beeple也不是每件都能上百萬,最近有些新作品甚至還賣不出去)。單從結果論看,近來真正能炒高的,反而是那些「看起來很醜」的頭像系列作品。
例如余文樂日前在佳士得以1.2億台幣賣出的CryptoPunk,或許多歐美明星和運動員都持有的Bored Ape Yacht Club(目前販售中最便宜的「地板價」大約630萬台幣),這些作品的特色,是程式會在臉耳鼻口服裝刺青等不同部分隨機組合,讓每張圖皆獨一無二而稀缺,對比起傳統藝術作品將一幅原作「Mint」成100份的方法,在概念上更具有炒作性——因為只有這一個,我喜歡的話,就非跟他買不可。
你說,那不就是電腦畫出的東西嗎?我用手畫的怎麼會還更不值錢?但對不起,目前NFT的市場就是這樣。
大部分人買NFT不是為了好看,而是因為判斷他會漲
最熱的NFT市場價格之所以(姑且稱為)跳出真實世界的美感,我認為——就和整個區塊鏈類似——人們投入金錢仍不是為了實際價值,而是為「期待上漲」驅使。
換句話說,當然有人會因為支持某位藝術家或覺得哪個作品很美而購買NFT,但那些真正賺到暴利的人,買的就是人人會搶的Project,因此他們會往人多的地方擠,因此那些名字裡帶有punk、chimp、doge、club等關鍵字的跟風品,就算價錢貴,上架仍然會被秒殺,而且許多過了好幾個月還在繼續往上漲。
就像是明明有些區塊鏈的技術成熟到能和聯合國合作,但他們幣的漲幅卻還不如柴犬幣,而後者就只因為,嗯,叫做柴犬。
當然,對大部分的我們來說,前述那些在以太鏈上的NFT多貴到難以入手(因為買的人持有以太幣時一顆可能才50美金,你現在要入場的話一顆快5000美金)。如果你只是想賺熱潮錢,有個流行又實用的玩法是買不同鏈的類似仿盤。
簡單解釋,前述那些NFT大多是放在以太鏈上面,用以太幣交易,但因為以太生態系的價錢已經衝得很高,手續費又貴,許多人便會轉向其它「和以太有同樣功能」的鏈上來交易。例如手續費低的Solana(SOL)是最近的趨勢,上面NFT的價格還算低,後續也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另外Polygon、AVAX和日前因麥特戴蒙廣告火紅的Crypto.com平台也有一些機會,特別後者夾帶巨大的行銷力,之前一隻原價200美元的Loaded Lions系列NFT,一週內地板價已到4200美元,甚至有一隻賣了100萬美金。
此外,現在許多NFT專案也會結合DAO和GameFi這些Fancy的玩法,如果你懂基本概念,非常值得深究;如果你連上一段都看得霧颯颯,建議進場前還是先找個了解區塊鏈的朋友上上課,否則下場可能比韭菜還淒慘。
最最最不能忘記的是,如果你不是長期關心區塊鏈動態的人,千萬不要看到什麼項目新聞報了就買下去——因為上到主流媒體的,通常都是已經漲完的東西。
區塊鏈打破了傳統市場資訊封閉,仔細研究就能找到自己的機會
我常和朋友說,區塊鏈投資的資訊流通若用台股比喻,就像是:
「上市前內線交易 → 企業核心幹部 → 大股東 → 投資群組老師 → 在LINE裡面轉發投資訊息給你的朋友」
然後速度乘上50。一個會漲的東西,只要能在老師之前入場基本上就能賺錢,越前面投入賺越多。
當然,你知道的,千萬不要成為那種轉發投資訊息的朋友。
可幸的是,在傳統投資市場若要知道前段資訊,除非你姓蔡姓辜姓林不然幾乎不可能其門而入,但區塊鏈的好處就是能打破這種壟斷,只要花時間研究,一定能找到很多還在草創的專案,在他們的Telegram或Discord裡一同成長,得到第一手消息,決定買賣時間點。
說得不禮貌一點,就算是龐氏騙局,只要你夠早進場,就不會當最後一個買的人。
必須強調,區塊鏈和NFT的發展還在很初期的階段,仍有無限的應用可能,明年的光景可能會和今天完全不同,但價值歸價值,如果你只想在這波瘋狂裡賺到錢,就必須知道那種只是把一幅畫放上鏈的做法,和熱錢所在的趨勢潮流幾乎是平行世界。
不只虛擬幣和NFT,從220塊的長榮、400塊的高端,到一件一萬塊的公仔或潮鞋,很多東西的價錢都是名不符實,但也非都不值得投資,重點是知道熱錢在哪、自己買的是什麼,而且只投入自己賠得起的錢,就有機會在泡泡膨脹的過程中,取得「看不懂」或「覺得太麻煩」的人賺不到的利潤。
新聞內容播放到此,感謝您的收聽
對我們提供的服務有興趣請查詢:
RSS音頻式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