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29.3 C
Taipei
2024年 9 月 20日 星期五

市場爆發?哄抬炒作? NFT狂熱下的三個省思 – 經濟日報

今日新聞

這裡是RSS音頻式網站智能播客的頻道

這一集的新聞標題為:

市場爆發?哄抬炒作? NFT狂熱下的三個省思 – 經濟日報

新聞內容如下:

2021年經濟快速復甦,大量資金湧入金融市場,加密貨幣市值也迎來新的高峰,一舉突破2兆美元,連帶加速NFT的發展。與此同時,元宇宙熱潮也快速起飛,特別是在Meta、Microsoft等大廠領軍下帶動。而不少人認為,在元宇宙情境中,去中心化的數位內容資產會扮演關鍵角色,因而顯著拉升非同質化代幣(NFT)的熱度,許多行業巨頭也加大了布局力道。

NFT除了話題項目引發熱潮,NFT交易平台也扮演著推升市場熱度的關鍵角色,特別是宣稱估值超過130億美元的OpenSea,除擁有先進者優勢,平台NFT鑄造發行與交易流通門檻也不高,吸引不少人投入NFT市場。

NFT項目如雨後春筍問世,舉凡塗鴉、土地、卡牌、服飾、鹽酥雞等都可操作,可謂是「萬物皆可NFT」,也為產業帶來行銷、獲利、籌資等機會。普通人、網紅、明星、小吃店、大企業等都能發行NFT,「人人皆可NFT」,難點在於知識技術門檻與價值創造。當前NFT已產生三種主流用途,直接影響了NFT的價值創造。

第一是「投資蒐藏」為NFT共通用途;NFT主要功能是作為資產所有權的數位憑證,能進行保存蒐藏、交易獲利、抵押資產等操作。保存蒐藏常用以炫耀、彰顯身分,交易獲利亦是當前常態。如著名NFT數位藝術家Beeple的項目,即聚焦保存蒐藏價值,不少作品成交金額亦名列前茅。推出NBA球員卡NFT的「NBA Top Shot」,更是催生NFT界粉絲經濟戰場的焦點案例,交易總額已超過9億美元。

第二是「延伸福利」擴展持有價值;不少NFT項目透過深化社群連結、OMO(Online Merge Offline)等方式擴展持有價值,將其視為一種「福利憑證」,也是NFT長久價值創造的關鍵;若操作得當,可有效避免項目的快速消亡。

舉例來說,維繫BAYC投資蒐藏價值的除名人效應,其延伸的社群、商業等福利亦有相當重要性,如代幣空投獎勵、免費NFT兌換、二創商品開發等。又如品牌D&G的NFT項目「Collezione Genesi」,除可獲得實體與數位的奢華服飾,還擁有參觀米蘭工作室、參與實體時裝周、在元宇宙環境重現服飾等福利。

第三是「邊玩邊賺」持續滾動獲利;邊玩邊賺是將NFT視為玩樂工具,持續遊玩賺取更多FT(Fungible Token, FT)與NFT,並可換成真實法幣。進一步來說,高遊戲性與可維繫經濟體系的打造為其發展關鍵,方能持續維繫與吸引用戶。如《Axie Infinity》是廣為人知的P2E遊戲,玩家可藉助戰鬥、繁殖、土地系統不斷滾動獲利,甚至有許多非官方的獎學金計畫誕生,以資助、培訓玩家參與遊戲。

NFT有不少風險課題,以哄抬炒作、欺詐盜竊、環境危害最受關注,哄抬炒作甚至有引發「鬱金香狂熱」之疑慮,且與其他課題影響擴大息息相關。隨著愈來愈多NFT與交易產生,糾紛也愈來愈多,但管理規範仍尚不明確。

NFT話題熱度與聲稱的稀缺性,容易引發炒作,甚至已有不少過度炒作的亂象,遑論加密貨幣本身的高價格波動。NFT的哄抬炒作也會引發許多欺詐盜竊事件,近期以《Axie Infinity》的以太坊側鏈被駭最聳動,總值約6億2,500萬美元的加密貨幣被盜,號稱DeFi史上最大規模的駭客事件,其看似安全的區塊鏈網路設計,驗證機制上仍有明顯弱點。

不少詐騙分子利用NFT高熱度,以「畫大餅」方式吸引投資,在得手後捲款潛逃。規模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曾表示,利用其免費鑄造服務的NFT項目,超過八成是抄襲、偽造與濫發。大量的NFT鑄造與交易若基於PoW(Proof of Work)機制進行,耗能龐大,勢必引發爭議。紐約時報曾指出,創建一個NFT可能導致超過200公斤碳排放。全球最大環保組織WWF近期為瀕危物種保護籌資推出藝術品NFT,即使在Polygon發行,聲稱每筆交易碳排放等同於一杯自來水,還是被許多環保團體抨擊而迅速下架。

NFT的高熱度持續催生不少標榜環保的項目,以太坊從PoW過渡至PoS(Proof of Stake)也可能不再遙遠,屆時或能節省巨量能耗,減緩NFT的環境影響。(作者是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

MIC簡介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成立於1987年,專執ICT產業各領域的技術、產品、市場及趨勢研究,以「領航亞洲ICT產業情報暨顧問服務」專業智庫自期,扮演「政府智庫」及「產業顧問」角色。 研究範疇涵蓋電腦系統、行動通訊、數據網路、顯示器、多媒體與消費性電子、半導體、環保綠能、太陽光電、企業資訊應用、軟體應用服務、文化創意產業及前瞻研究。並觀察全球產業發展趨勢,對台灣、中國大陸、日本及南韓等地區深度研究。

新聞內容播放到此,感謝您的收聽

對我們提供的服務有興趣請查詢:

RSS音頻式網站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