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19.9 C
Taipei
2024年 11 月 22日 星期五

【你買 NFT 了嗎】《Life’s a Struggle》重生為 NFT!給宋岳庭的生日禮物:捐款遺愛人間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今日新聞

這裡是RSS音頻式網站智能播客的頻道

這一集的新聞標題為:

【你買 NFT 了嗎】《Life’s a Struggle》重生為 NFT!給宋岳庭的生日禮物:捐款遺愛人間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新聞內容如下:

在饒舌界家喻戶曉的宋岳庭,在 23 歲就因骨癌英年早逝,他以自身生命的苦痛創作出來的《Life’s a Sturggle》不僅獲得第十五屆金曲獎,更是多年來不斷被傳頌的經典。

Life’s not only a struggle, life is also a gift.

而 2021 年 11 月 6 日,在他生日這天,宋岳庭的家人與台灣 NFT 交易平台 Fansi、啟藝文創,以及視覺藝術家陳青琳合作,上線了「Life’s a Gift-NFT 紀念特展」,並且分成「Origin」、「Daydream」、「Becoming a Legend」,3 個 Drop,每週依序釋出。並且,此次特展扣除成本後的盈餘將捐給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將宋岳庭的精神傳承下去。

過往談到 NFT,總是少不了從商業平台和技術開發角度切入的報導,而 INSIDE 這次訪問到「Life’s a Gift」計畫的參與者,同時也是宋岳庭表弟的 William,來和我們談談藝術面的創作與策展歷程。

Life’s a Gift

為什麼會想用 NFT 來策展?William 其實自己就是從事數位藝術領域的工作,目前做的平台就是想做「給數位藝術家的 Shopify」,另外也有經營藝術 NFT 的交易平台,對 NFT 這項技術與生態不算陌生。

William 分享,受過送岳庭影響的人很多,就算他人不在了,但傳奇還在,這次 NFT 策展的盈餘會捐出去給兒童癌症基金會,而且這份生日禮物百年後依舊會存在於區塊鏈上,所有作品、參與者、捐款者、每一個大大小小的時間點都會記錄起來。

透過整理宋岳庭過往的錄音以及繪圖手稿,這次三組 NFT 結合了音樂以及動態視覺圖像,視覺的部分還找來陳青琳合作,將數百數千的原版線稿整理成彩色的數位角色,並且重新組織成一幅幅的數位藝術。和陳青琳合作一開始是透過策劃宋岳庭實體展的啓藝文創來尋找配合的藝術家,William 分享,NFT 領域流行的視覺大多是 3D、演算法生成藝術,而青琳走的卻是手繪風格,跟宋岳庭畫出來作品非常相襯。青琳也相當用心地從數不清的資料中一個一個將送月庭筆下的角色抽出來,並利用這些元素創作出新的作品。

虛擬 VS 實體?公鏈與生態

在疫情防疫下展演活動紛紛取消,灣區在焦躁、不安的情緒下,意外讓 Clubhouse 爆紅,也讓大家重溫各種演講、言討論的情境,間接掀起「NFT 之夏」的熱潮,而風起雲湧的資金投入,讓這股熱潮在同樣受到疫情影響的全球爆發開來。

William 客氣地說到,自己不是創作者,只能提供從旁觀察的角度來看,他認為 NFT 不只是熱潮,長期來說這些功能一定會留存下來。而且,創作者也不一定非得二選一,現在劃分出實體和虛擬的策展並非對立或互相取代的關係。

對於從傳統銷售模式踏進 NFT 的藝術交易市場,William 認為就和打進任何新市場一樣,比如一位創作者要去法國發展,都要花工夫學習當地文化和語言,踏進 NFT 市場同樣也得學一下原生的文化,接受度才會比較高。

另外不同的公鏈也有不同的生態,William 觀察,以太坊交易手續飛天但也因此過濾掉不合屬性的案子,上面的 NFT 貴也貴得有品牌價值;便宜一些的鏈買的的 NFT 也相對較為便宜,他最喜歡 AVAX,速度超快很適合 DeFi 的生態和遊戲。最後誰會留下來?他認為,因為各有各的社群,這些鏈都會成功。

Web 3.0 能讓藝術家回歸初衷

隨著 NFT 應用爆發,不少人看好強調資產所有權、分散治理的 Web 3.0 到來。對此,William 歸納 Web 2.0 時代的貨幣是讚數、是瀏覽數,創作者為了爭取觀眾注意力需要大量曝光,而最終受益者卻是平台。就像是 Spotify 上的歌曲有數千萬播放數,一個月才能賺到 一兩千美元。他期待到了 Web 3.0,不用上千瀏覽,只要 5 個、10 個核心受眾來投資,投資者可以靠購買代幣分紅,粉絲可以像買演唱會限定周邊一樣去買 NFT,創作者也可以透過 NFT 和粉絲建立關係,創作者就能獲得相當的報酬並持續創作。

泡沫或普及?

NFT 現在仍處於進入門檻較高的領域,大筆的交易金額還是圈內人才懂門道,究竟將來能不能普及?William 的答案是「百分之百。」NFT 只要持續維持影響力,沒有接觸過的人只要聽過一次、兩次、三次,周遭談論度愈來愈高,這些人就會開始想要找資料、想要試試看。就像進入一個新的國度一樣地適應 NFT 文化。

「我媽都能在 IG 上找到我還按讚、標記我的照片了,絕對也有辦法進入 NFT。」

新聞內容播放到此,感謝您的收聽

對我們提供的服務有興趣請查詢:

RSS音頻式網站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