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28.4 C
Taipei
2024年 7 月 27日 星期六

NFT的中國模式如何摸索 – FT中文網

今日新聞

這裡是RSS音頻式網站智能播客的頻道

這一集的新聞標題為:

NFT的中國模式如何摸索 – FT中文網

新聞內容如下:

翁一:杜絕投機炒作和隔離金融風險是NFT未來在中國發展的必然前置條件。只有在此前提下,方有可能摸索出NFT中國模式。

來自FT中文網的溫馨提示:如您對FT中文網的內容感興趣,請在蘋果應用商店或華為應用市場搜索「FT中文網」,下載FT中文網的官方應用,付費訂閱。祝您使用愉快!

2021年即將進入尾聲,在盤點年度關鍵詞時,一個名為「NFT」新興詞彙進入大眾視野。何為NFT,中國式NFT又是什麼,與海外市場有何區別,數字藏品能否摸索出NFT 中國模式,本文將漸次展開。

數字藏品與NFT的本質區別

NFT,系non-fungible token的縮寫,中文翻譯為「非同質化通證」,是記錄數位資產所有權的唯一數字標識符,其前身可追溯至1993 年的加密交易卡( Crypto Trading Cards)。簡單地說,NFT是區塊鏈的一個條目,而區塊鏈是眾所周知的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數字帳本技術。不同於比特幣同質化的形式,NFT的特性是獨一無二的,是一種獨特的、易於驗證的權益憑證。通俗來講,NFT就是數字物品的「身分证」。

根據《柯林斯詞典》,NFT在2021年的使用率增長了110000%。其中,最為知名的案例當屬數字藝術家Beeple創作的《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 該作品製作成NFT後,在佳士得被拍賣,從100美元起拍,最後以70萬倍的價格成交。

由於NFT不可替代的特性,這意味著它可以用來代表獨一無二的東西,比如北宋王希孟的創作的名畫《千里江山圖》。任何一枚NFT代幣都是不可替代且不可分割的。NFT代表數字世界中「獨一無二」的身分证,它可以被用來代表現實世界中的一些商品,但它存在的方式是無形的。

NFT 進入中國未滿一年,目前以中國互聯網公司攜IP內容為主流。具體言之,就是在平台上發行數字藏品,讓消費者進行交易。但是國內市場NFT(數字藏品)與海外NFT,卻有著質的不同。

海外NFT市場主要以公鏈為主。流程上呈現出反覆交易的特性,這就折射出其鮮明的金融產品屬性,也就是說重點不是放在創作,而在交易,經過一輪又一輪的交易,價格被一再推高。由於以太坊、Flow等公鏈無實名管控措施,去中心化程度非常高,因此,交易平台存在極大信任危機。一幅同樣的NFT作品大概率在不同平台會以多個價格出現,缺乏客觀的定價機制,完全是「隨心所欲」的主觀定價,對普通人而言,由於無法確定真正的發行方,會無所適從,也就不敢踏入這個新興業態。

前文所述《每一天:前5000天》的買家是知名NFT基金Metapurse創始人MetaKovan。可見,海外NFT市場,其底層邏輯是金融,具體運用技術是區塊鏈,而藝術只是表皮。概言之,海外NFT市場的核心玩家是幣圈人士和金融人士。

反觀中國,螞蟻鏈稱其業務為數字藏品,騰訊隨後也更改了幻核App中的描述。不難看出,大廠希望能將海外與國內兩條路徑區分開來。

顯然,同樣是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國內數字藏品的確明顯不同於海外玩法:首先,數字藏品通過聯盟鏈發行,有明確發行和購買門檻,如不以匿名方式呈現,針對用戶實行的是實名制,整個流程完全可控;其次,遵循相對客觀的定價機制;最後,限制流通,杜絕炒作,回歸收藏。

從目前情況而言,中國式NFT——數字藏品是一種數字文創商品,錨定在文化產業,更多按照為正版內容消費的形式營運。

數字藏品能否摸索出NFT中國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大廠同樣忌憚海外產品對中國用戶帶來的影響,相比過去進入新市場時積極擴張的態勢,眼下大家更希望穩步向前。

不久前,一名為用戶在淘寶阿里拍賣平台拍賣編號為NO.1的杭州亞運會數字火炬,刻意混淆數字藏品和實體火炬的差異,對買家造成誤導,促使用戶出價至大約315萬人民幣。雖然這類炒作行為並未能給其帶來實際收益,但平台迅速下架該拍賣,同時發表發對一切形式炒作的聲明,向消費者提示風險。還更新數字藏品轉贈功能,受贈方需要在接收數字藏品滿兩年後,才可再次發起轉贈。

也正因為如此,抵制炒作、維護生態健康成為行業共識。10月31日,湖南省博物館、螞蟻集團、京東科技、騰訊雲等多個機構共同發布了國內首個數字文創自律公約《數字文創行業自律公約》,達成如下重要共識:堅決抵制任何形式的以數字文創作品為噱頭,實質發行和炒作虛擬貨幣的行為;堅決抵制任何形式的數字文創作品價格惡意炒作,防範投機炒作和金融化風險。

由此可見,以數字藏品為代表的中國式NFT,作為新興業態,尚在初期摸索階段,在發展過程中還在不斷調整方向。但可以確定的是,杜絕投機炒作和隔離金融風險是其未來發展的必然前置條件。只有在此前提下,方有可能摸索出NFT中國模式。

善用數字技術,才能讓文化行業真正受益於新科技

11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實施意見》。其中「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提高文物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水平,讓文物真正活起來,更好體現文物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時代價值」,其實也確為數字技術與文旅行業融合創新點明方向。

不管是文物永久留存還是更靈動地展示,都需要善用數字技術,只有數位化才能使其不受修復保存能力、不受時間空間與地理位置限制。如果想要文物等傳統文化流傳更好,也需要更好的模式幫助產業與社會雙效應實現良性循環。

正如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所言,「不創新,沒有一家博物館的大門能夠開得下去。」。湖北省博物館副館長王先福則認為,數字藏品讓古文物突破了時空的界限、年齡界限:「打造新的文化場景,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去推廣傳統文化,事半功倍。」文物必須「活」起來,「活」起來的題中應有之義便是讓年輕人參與進來。年輕一代最為擁抱數字技術,同時,他們又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這就使文化行業尤其是傳統文化真正受益於新科技成為可能。

事實上,過去一些新表現形式已經證明了抓住年輕人的心。這就是最好的傳承。年初,一場《唐宮夜宴》舞讓河南博物院火爆出圈。其背後的國寶級文物蓮鶴方壺、婦好鴞尊、賈湖鼓笛,這些不為大多數年輕人所熟知的名字,如今被廣泛討論。

目前,騰訊、字節跳動、京東、B站、螞蟻等科技公司均已明確進入該領域。從發力方向來看,騰訊集中在其擅長的遊戲、影視領域;字節跳動則是基於旗下短視頻APP推出視頻形式的數字藏品;螞蟻鏈在內容領域雖無基礎,但明確聚焦在傳統文化IP上。

數字藏品是利用數字技術推動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化)產業可能性邊界的外移,是促進文化產業內在價值和商業價值「活起來」的載體。作為新興業態,它為實體產業賦能,激發實體產業創造更大的價值。數字藏品的本質是並無金融屬性的文創新形態,它將文創產業指向了最新發展方向。就更廣泛意義而言,數字藏品是人類數位化生存方式在文化領域的最新進展。

新聞內容播放到此,感謝您的收聽

對我們提供的服務有興趣請查詢:

RSS音頻式網站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