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21.4 C
Taipei
2024年 12 月 5日 星期四

NFT是什麼、能做什麼?除了投資,還有3 大應用場景 – 經理人月刊

今日新聞

這裡是RSS音頻式網站智能播客的頻道

這一集的新聞標題為:

NFT是什麼、能做什麼?除了投資,還有3 大應用場景 – 經理人月刊

新聞內容如下:

今年藝術界、科技界、商業界的流行關鍵字非 NFT(non-fungible token)莫屬,從台灣的朱銘美術館到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相繼投入 NFT 發行。

相對於一般大眾熟知的同質代幣(fungible token),如錢幣、紙鈔等,具有複製、互相取代的特性, NFT 則是非同質代幣,利用區塊鏈(blockchain)的去中心化、加密技術,讓每一個 NFT 作品都具備不可替代與複製的特點 。換句話說,購買者是購入藝術作品、音樂及數位圖片的「所有權」,而非物件本身。

究竟 NFT 有何創新價值?它和元宇宙的關係為何?

NFT 不只是物件的所有權證,更是實體活動的入場券

NFT 之所以有價,在於它本身具有藝術創作的內涵價值(intrinsic value),指的是藝術創作者試圖與數位世代溝通,甚至爭取認同,嘗試建構出數位語言和流行文化,例如加密貓、加密猴、朱銘美術館或霹靂布袋戲所發行的 NFT。也因此,更多人期待看到如電影《阿凡達》(Avatar)般的全新創作角色與數位內容,跳脫以往藝術創作的邏輯。

其次是交易價值(transactional value)。透過區塊鏈加密, NFT 可作為數位產權交易憑證的基礎,進一步在市場交換、流通 。買家與賣家之間的交流,將 NFT 的交易價值延伸至社群認同與經營,包含幾種互動類型。

NFT應用1. 投資保育稀有資產與動物。

比如說,中國敦煌莫高窟的全景數位卡片,鼓勵「數位供養人」投資 NFT,用於莫高窟的數位保育。一般來說,莫高窟並非常態開放參觀,大眾很難一窺全貌,如今轉為 NFT,收藏家只要點擊「雲遊敦煌」的圖片,就可以欣賞敦煌壁畫中晚唐時期的生活場景,獲得有關當時社會民俗、服飾等相關的文化知識。

同樣的邏輯也用在自然生態與稀有動物保育,投資人可以一邊以數位形式觀看稀有動物的生活,認識動物習性,並傳播學習到的知識,擔綱保育大使的角色。

NFT應用2. 多元創作實踐。

NFT 除了具有稀缺性與炫耀性,更具備二次創作或多次創作的藝術衍生特性。在 NFT 的發行合約中,擬定詳細的著作權授權機制,鼓勵購買者投入多元創作。例如,把加密貓或加密猴 NFT 轉化為實體 T-Shirt、馬克杯等;或是鼓勵創作者進行創新組合設計,將數位音樂編輯為全新創作。

NFT應用3. 虛實整合服務。

NFT 還可以用來刺激社群活動,像是 NFT 發行平台「Jcard 這咖」的熱銷商品之一「珺珺說早安」系列相片與影片,創下上架 20 分鐘完售紀錄(共發行 300 個,每個售價 1999 元,價值 60 萬元)。Jcard 創辦人鄧萬偉指出,NFT 商品即是粉絲變現的最佳典範。

值得注意的是,從 NFT 商品衍伸出的虛實整合活動,如取得一定數量的相片或影片,未來可以與珺珺本人視訊唱歌或聊天。

由此來看,NFT 不僅是特定有價商品或服務的所有權證,更成為藝人活動的「入場券」。又如朱銘美術館的 NFT 不只有收藏與交易價值,也能變現轉為朱銘美術館的門票或特定活動的「貴賓券」。

另一方面,NFT 也可以是實體作品或商品的「提貨券」。舉例來說,國內知名書畫家蔡玉龍解說《道德經》的 NFT,售價達 90 萬元,購買者沒有立即取回 NFT,而是暫放畫廊,靜待適當的時間和空間,再來提貨。

具備流通、交易價值,NFT 成元宇宙通行證

元宇宙的概念最早追溯至 1992 年,由美國科幻作家尼爾.史蒂文森(Neal Stephenson)在小說中創造,意旨在虛擬世界中,人們能夠自由從事任何活動,包括社交、消費、工作等。

科技巨頭微軟(Microsoft)、臉書(Facebook,已改名為 Meta)宣布進軍元宇宙(Metaverse),也激起 NFT 在元宇宙相關應用的討論。

NFT 能作為進入虛擬美術館的入場券,或是打造數位藝術策展。以數位藝術作品「每天:最初的 5000 天」(Everydays : The First 5000 Days)為例,售出價格高達 693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9.2 億元),市場分析買家的收藏目的,正是為了數位美術館的「鎮館之寶」做準備。

此外,NFT 也能成為元宇宙遊戲世界的「通關密碼」,玩家蒐集不同類型的 NFT,進而提高戰力、拿到闖關鑰匙。

NFT 還可用於數位商城的交易,或是數位工作室、會議室、客廳廚房的風格裝置。

總結來說,NFT 和元宇宙都是由社群經營出發,從藝術社群、遊戲社群、影視音或運動粉絲社群,到未來的特定企業品牌或個人空間等,如何創造社群專屬的認同(identity)、語言文化與互動體系(interaction),正是元宇宙能否實現價值(income)的基礎。

 

新聞內容播放到此,感謝您的收聽

對我們提供的服務有興趣請查詢:

RSS音頻式網站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