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RSS音頻式網站智能播客的頻道
這一集的新聞標題為:
反思!NFT商機無限碳債誰來揹? – Yahoo奇摩新聞
新聞內容如下:
NFT崛起,正在顛覆全球的金融交易市場,NFT看似潛力無窮,但,這也並非一切都很美好,尤其「挖礦」是一個消耗珍貴能源的產業,專用計算機全天候運行,所造成的碳足跡也招致人們的批評。當全球颳起NFT熱潮,看起來勢不可擋,但在這股熱潮背後,也不要忽視了它的環境代價。
米,在這個範圍內都可以把海風作一個阻擋,好好照顧下,預計6年後就可以像旁邊的造林地,蔚然成林。
公民森林行動,選擇宜蘭沿海的防風林作為植樹標的,因為如果少了植被的覆蓋,強風一吹砂土直接起來,直接影響的就是沿海地區居民的生活品質
投信公司執行副總 劉宜君:「我覺得實際體驗的感覺真的很不一樣,而且加上植樹其實是為了下一代。」
募集公民參與種樹,但未來長得如何,除非來到現場否則無法得知,現在透過區塊鏈認證,手機就能隨時追蹤小樹的成長。
社會企業執行長 羅偉銘:「我們是不發行幣別的,我們是用來上鏈記錄認證,區塊鏈部分我們用來做獨一無二的認證,否則我今天種一棵,如果你一樹二賣怎麼辦,第二個你所產生的環境價值沒有辦法在未來被認證,也是不行的。」
種植保養都交由專業處理,確保小樹苗順利長大,也在公民參與的過程中盡可能減少碳排放。因為NFT挖礦,正在消耗大量能源
藝術家 姚睿蘭:「在中國大陸的挖礦現場,它其實有更多是用燃煤,來支撐這個電力,它其實就是用工業時代的能源,在支撐我們對於未來元宇宙的想像。」
藝術家用煤礦進行化學電鍍反應,比擬區塊鏈挖礦淘金造成的能源消耗。這場NFT實體展,是對區塊鏈與NFT的反思。
策展人 朱誼:「展覽名稱叫做Dear Block Chen,就是 親愛的 博拉克.陳,一個擬人化的方式,來談這件事情,它有點像是說,我把一個當代藝術的,不管是策展人或是藝術家,在面對新的藝術的生成的時候,它自己本身的一些心情。」
白糖作成的藝術品,層層疊疊的不穩定結構,正是藝術家對於NFT的回應。
藝術家 曾慶強:「我們在玩疊疊樂的過程,我們越來越想買低賣高,又有下一個人下一個買家出來,這對應到經濟學裡面有個叫做,博傻理論,下一個買更高的那個人就是一個傻瓜。」
白糖會溶解消失,買家能拿到一個證書證明自己買過這件藝術品,就像是NFT的收藏概念。
藝術家 曾慶強:「我會附上展示台,像一個墓碑,紀念說這曾經有這個東西在上面,後來這個東西消失了。」
這場直播英國畫家的畫被銷毀,但它已經以NFT形式被保存下來,有人選擇在實體與NFT之間二選一,但也有將NFT延伸至線下和現實結合。
NFT策展平台營運總監 劉冠廷:「透過虛擬的NFT,可以實際連結到現實生活,3位老師的不管是VR的影片,還是料理本身,以及逸軍老師舞蹈的片段,都是可以記錄在我們這一顆NFT的metadata上面。」
購買者不但可以欣賞擁有,更能參與,虛實之間的價值,透過區塊鏈的儲存媒介被證明,只是民眾的認同還需要時間。
新聞內容播放到此,感謝您的收聽
對我們提供的服務有興趣請查詢:
RSS音頻式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