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RSS音頻式網站智能播客的頻道
這一集的新聞標題為:
趨勢大師|暗藏「危機」的NFT市場 – 台灣蘋果日報
新聞內容如下:
近年來NFT(非同質化代幣)成為媒體「爭相」報導的熱門話題。
2021年3月,「推特」前執行長傑克多西(Jack Dorsey),將他在2006年發出的首條「推特推文」發行NFT,並將之拍賣,結果以290萬美元成交。2021年3月,數位藝術家Beeple作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製作成NFT,並且公開拍賣,最終以6900萬美元賣出。
除此之外,媒體還報導不少名人發行NFT,皆拍賣出高價,例如周杰倫旗下潮牌PHANTACi 推出PhantaBear系列NFT,推出後立即售磬,1天進帳2.8億台幣。
NFT被高價拍賣出的消息「絡繹不絕」,令人眼花撩亂,市場一片「熱絡」,NFT儼然成為「數位時代」的搶錢「工具」。
看到驚人的拍賣價,在「激情」之後,如果冷靜思考,這種「天價」的交易,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傑克多西的「推文」,每個人都能夠輕易地在網路找到,並且可以「複製」存檔。
購買推特推文NFT,不能「獨家」擁有此「推文」,花高價購買NFT,僅是證明他是該NFT的所有者,但並不能「獨家珍藏」該推文。
同樣地,花了6900萬美元高價購得「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NFT的所有者,也沒辦法「獨家珍藏」該畫作。全球各地各媒體,一再地將該畫置入報導中,任何人皆可輕易地下載那幅畫,NFT價值何在,值得我們深入去探討。
NFT是「加密代幣」,可說是「虛擬貨幣」的一種,不過它與大家熟知的「比特幣」、「以太幣」不同,每個NFT皆是「獨一無二」無法分割,每個NFT的價值不同,因此稱為非同質化。
NFT是儲存在「區塊鏈」中,不可更改互換的資料的單元,儲存的資料可以是文字、聲音、圖片、影片數位檔案等。NFT可以與數位(如檔案)或實體(如物品)資產連結,以及可以用此資產執行特定目的的許可。
NFT可以在「數位市場」交易,由於NFT目前沒有法律規範,因此NFT交易轉換「資產」所有權,沒有受到法律的保護。
最早的NFT「現身」於2014年5月,McCoy 將他太太珍妮佛製作的一段影片紀錄在Namecoin虛擬貨幣區塊鏈,成為史上第一個NFT,並且將此NFT以4美元賣給Anil Dash。
2015年7月,「以太坊」區塊鏈技術問世,此技術具彈性,有多種資料結構、規格的標準。「以太坊」中的「ERC-721」標準於2017年提出,依此標準,可製作「非同質化代幣」(NFT),依此標準發行的代幣是「獨一無二」不可竄改。
使用者可將自認為獨一無二的「資產」,以程式碼的方式寫入符合「ERC-721」標準的「以太坊」區塊鏈,製作出NFT。
NFT可以與各式各樣的「資產」連結,在數位、虛擬世界「遊走」。「數位藝術」作品可製作成NFT以高價拍賣。NFT也可以在電玩遊戲中代表「數位資產」,例如在遊戲中劃出的「土地」可以製作成NFT,讓使用者可以自由在第三方交易,不必經由遊戲開發者的許可。
趁著這股熱潮,不少企業開始利用NFT做數位行銷。NFT發行費用不高,因此企業可發行各種NFT來行銷。例如電影公司可以發行新片各種電影海報的NFT宣傳,並提供購買NFT的消費者看電影。
運動鞋公司可發行「限量款」運動鞋NFT,讓NFT擁有者,有優先購買實體鞋的權利。
然而現在情況是大家將NFT看成「發大財」的機會,企圖在NFT被「炒熱」時「大撈一筆」。
深入檢視高價交易NFT的背後,可能會發現不少「蹊蹺」之處。
以首條「推特推文」NFT拍賣的情形為例,當時競相將拍賣價喊高的兩個人,一位是「區塊鏈」平台TRON創的辦人,另一位是「區塊鏈」新創公司Bridge Oracle的執行長。這兩位皆是「區塊鏈」早期的玩家,彼此提高拍賣價是為了吹捧「區塊鏈」及NFT,最重要的是以虛擬貨幣「以太幣」支付拍賣款。對早期在「區塊鏈」打滾的老手來說,他們必定擁有許多低成本的「以太幣」(或「比特幣」),以虛擬貨幣付款,對他們而言,壓力不大。
檢視目前NFT的交易,很多皆是用虛擬貨幣交易,能夠抬高交易金額、規模,令人不禁懷疑,或許是「有心人」以低成本的虛擬貨幣,企圖堆高NFT交易的價值,「哄抬」NFT的市場規模。
NFT交易的另一風險是交易價格容易「暴漲暴跌」,以PhantaBear系列NFT為例,風光締造逾15倍的漲幅後,隨後不到一週,就跌掉近五成。大家看到的是風光的上漲,卻沒有看到隨後的暴跌。
NFT除了連結實體商品的權利外,NFT沒有任何價值。有人將之比擬為藝術品實在是「不倫不類」,收藏藝術品擁有私有實體的物品,而NFT是虛擬的加密「代幣」,購買者只有「代幣」的所有權,沒有NFT連結「資產」(數位藝術、影像等)的版權。
投資NFT最大的風險為賣不出去,不論以多麼「漂亮」的價格買入NFT,只要沒有下家,NFT資產立即歸零。這不僅是NFT的風險,也是所有虛擬貨幣共有的相同的風險,只要沒有下家接手,虛擬貨幣就無法「兌現」,只能停留在「虛擬」。
依據目前粗略的統計,約有75%的NFT無法找到買家。在媒體競相報導的亮麗商機下,隱藏的是逐漸可能發生的泡沫。
投資NFT,大家應審慎觀察考慮,不宜貿然投入。
新聞內容播放到此,感謝您的收聽
對我們提供的服務有興趣請查詢:
RSS音頻式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