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26.4 C
Taipei
2024年 4 月 16日 星期二

台北當代藝術館新春大展!14位國內外藝術家腦洞大開 首件展覽衍生性NFT 2/19上線發行 – Yahoo奇摩新聞

今日新聞

這裡是RSS音頻式網站智能播客的頻道

這一集的新聞標題為:

台北當代藝術館新春大展!14位國內外藝術家腦洞大開 首件展覽衍生性NFT 2/19上線發行 – Yahoo奇摩新聞

新聞內容如下:

台北當代藝術館今年度首檔展覽推出「蓋婭:基因、演算、智能設計與自動機_幻我;它境」,延續當代館20周年系列策展的最後一檔壓軸展覽,由策展人沈伯丞擔綱策劃,從新的演化視角,推演出當代藝術未來的發展輪廓,呈獻來自國內外共14位藝術家的展出陣容,融合當代數位科幻情境,植入生物技術的應用,創造演化環境的新生態系統,勾勒出生命及環境未來的樣貌,展覽將於2022年2月12日至4月24日展出。

呼應展覽主題與當代藝術潮流,當代館首度跨足進入NFT領域與參展藝術家黃新聯手推出展覽衍生性NFT作品,限量800份2月19日於akaSwap平台公開發行。當觀眾在平台購買後,作品將會依據購買者所使用的錢包地址來生成獨特的設計效果,所以每位購買者將擁有一件獨一無二的NFT作品,只要有購買這件作品的觀眾,出示證明即可於展覽期間免費進場參觀。

展覽命題「蓋婭」是希臘神話生命的起源,邁入當代21世紀科技時代,策展人沈伯丞試圖將「蓋婭」的概念,重新建立在基因工程、演算法、智能設計與自動機之上的科學演進範疇,投射出以「科技」演譯為新「創世」的母體狀態,開啟一段人類旅程的預言,展開一場未來生命與古典神話間的對話。本展邀請14位國內外參展藝術家:王新仁(阿亂)、艾美.卡爾 Amy Karle、陳乂、克雷格.布洛斯 Craig P. Burrows、鄭先喻、黃新、黃裕雄、黃贊倫、胡安・薩摩拉 Juan Zamora、麥特・德洛里耶 Matt DesLauriers、保羅.汎諾斯 Paul Vanouse、勞夫.貝克爾 Ralf Baecker、吳梓寧、于軒,透過藝術家們直觀與感性的創作,邀請觀者深刻地去凝視與思考「當代世界」這個特化版哲學式的「美麗新世界」。

在這網絡系統中科技對於「生命」的起源與下一步的追尋,策展人沈伯丞剖析出兩項特徵作為展覽副標題:科技進展中人類對於自身想像的「幻我」,以及伴隨新知識構成的理想國「它境」。「幻我」指向科技進展中所投射出「人類中心主義」的思想視角,構成了人類自我詮釋與想像的基礎,而藝術與藝術家恰是知見「幻我」裡,那真實與想像的交界與轉變。「它境」則著眼於人類對於「烏托邦」(Utopia)的想望,在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詮釋下則將「它境」從難以企及的神話,轉向一個通過科學與技術構成的美麗新世界,成了人類對於追尋完美「它境」的主要方針與指南。

在入口處為展覽揭開序幕的是勞夫.貝克爾Ralf Baecker一件結合類比/數位科技的電化學演算法裝置作品《網路的自然史/軟機械》,透過攝影機捕捉液態金屬合金與化學溶液在導入電流下產生的混合現象,創造一個動態流體的微觀世界,再現與模擬全新的創世紀過程;克雷格.布洛斯Craig P. Burrows是位運用紫外線誘發可見螢光攝影(UVIVF)技術的攝影師,用鏡頭捕捉和觀察日常視野的花卉植物,以歌德式的科學方法,重新綻放其內在的瑰麗姿態,揭示了我們日常無法看到卻十分重要的生命秘密。在走廊上的玻璃窗放置了鄭先喻《生命遊戲》作品,窗內的機器手臂在演算規則控制下持續塗繪、抹掉、擦去的圖形過程,猶如一場在數位環境中的演化史,迭代遞嬗之間,讓觀者重思關於生命的定義以及演算法中那無數次重演的生命故事。

長期以自然生態作為創作核心胡安・薩摩拉Juan Zamora,此次展出三件作品;《氣態文化》錄像作品紀錄各城市採集而來的微生物培養過程,培養皿上的微生物聚落群點轉化成樂譜上的五線譜與音符,輸入電腦後演奏出不可見之生命之音。《移植》運用脫細胞技術僅保留植物葉片上的有機組織結構,再注入培養的血液細胞,表現不同生命體經由生物科技技術兩者交互轉化的狀態,鮮明地展現了以「人類中心主義」為科技基礎的思維,開啟關於「生命」、「器官」、「種植」共構系統的演化想像。《樹棲》則是一件對於自然的悼念作品,展場地板上以土壤鋪排成QR CODE符號,掃描後網頁將顯示一棵曾經棲息市中心的樹木,因都市的開發而被砍伐,其曾經存在的證據,僅僅剩下數位的紀錄,試圖引發關於文明、自然以及存在的思索。

曾獲2017年林茨電子藝術的傑出作品獎保羅.汎諾斯Paul Vanouse展出《美國計畫》作品,運用DNA分析技術,將蒐集而來的唾液樣本混和在一個狀似噴泉裝置的容器中,集體融合製作出具有權力象徵性的DNA指紋圖像投影,如皇冠、戰機、美國國旗等,反應DNA技術在醫學、法律、商業行銷等領域上,廣泛建立的基因資料庫,涉及個人隱私的潛在威脅日益增長。艾美.卡爾Amy Karle的創作,融合數位、身體及生物系統,展現生命物質與精神面向的藝術作品,共展出三件作品;《內在集成》作品中藝術家以解剖學為基礎,將皮膚下身體內的神經系統、器官組織、韌帶組織等,運用3D雕塑的方式製成一件件服飾,融合了時尚、生物學以及科技的時裝發表。《生物回饋》是一件以電子探測器進行人體測量的裝置表演影片,探測器即時將身體的訊息轉譯為聲音與色彩輸出,除指向當代醫學科學中以數據判讀身體的現象,也回應古代身體能量的觀點,再一次思索關於「身體」的定義與可能。《鹽礦坑中的表演》影片在人類所開鑿出最深、最大的洞窟「波蘭維利奇卡鹽礦」裡拍攝,藝術家頭頂上播放宛若靈光般的腦電波圖像與聲效,彷彿在遠古洞穴裡人類以冥想與自然相應,展開一場新的精神性儀式,將自身幻化為科技時代裡的「蓋婭」身影。

陳乂展出2021年於柏林駐村期間的創作「地衣_」計畫,以3D掃描技術紀錄在歐州社會邊緣的遊民,錄像作品中居住於橋下的非法移民,以大量撿拾的現成物作為空間裝飾與創作,其特殊性被歸為非常態樣本,掃描滲入蓋婭賽伯格化的虛擬維度中。于軒虛構一位「克萊因‧赫茲」科學家所遺留下來的實驗室場景,親筆細緻地勾繪出鋼鐵機件腐蝕的質感樣貌,散落在地的儀器及石化的生物骨骸,凝塑出一個過往實驗室的末世氛圍。吳梓寧《捕蠅草人改造計畫01》引用「捕蠅草消化液」與人類性功能相似之組織結構,再藉由捕蠅草開合引喻為女性外陰器官,呈現生物基因混種改造與人工器官培養的模擬,企圖翻轉生物階層論中將植物歸類為較低等生物與女性被動的象徵迷思。《網路後世—基因求籤販賣機》觀眾可現場互動獲取籤詩,籤詩上隨機顯示其他物種的基因圖譜,試圖從「命運」與「信仰」角度探討後人類透過科技「轉世」或「重生」的可能,並涉及生命永續與輪迴的議題。

黃贊倫擅長以機械、裝置、雕塑與繪畫等多種元素,探討新媒體與人性之間的微妙發展與關係,共展出4組作品;《副本》錄像作品概念源自人類飲食文化中「以形補形」的食補觀念,畫面中的兩頭鹿人展現慾望與生存意志以及自我認同,反覆裂解、增生。《神柱》、《神轎》2組作品呈現挑高、懸空的廟宇飛簷和華麗精細的雕塑裝飾,細看是由積體電路板等零件構成,彼此透過錯綜的電線交錯、連結,探討將古典宗教信仰與當代或未來科技想像的創作。《不滅》影像裡的人物紛紛以吹蠟燭般向螢幕外的燭檯造型燈吹氣,反應在這個數位深偽時代,生命在數位雲端世界成了複數狀態,展開一則關於數位生命及生命在數位世界中的未來預言。

黃裕雄《我跟你說一個故事》記錄日常中的文字和聲音資料庫,透過數據分析程式(GPT-2語言模型),讓電腦以不同的語境重新解碼一個故事的全貌。「失語症」系列作品則將《我跟你說一個故事》中所彙整的文字資料,重新透過電腦程式運算,轉變為無法識讀的幾何造型符號,更進一步探討科技媒體的大量訊息過載下,人類將失去語言的主導權,逐漸迷失在語言與符號轉譯的縫隙之中。

臺灣首位登上NFT藝術殿堂Art Blocks的藝術家王新仁(阿亂)「地誌龐克」系列作品,此作聚焦於重新探索地理空間的定義,以「龐克」為名可以看見藝術家其挑戰、質疑,現有世界的各種疆界切分概念的態度。黃新展出2件NFT作品《100HEN – NOT WITHOUT YOU》、《100HEN – NOT WITHOUT YOU(頭像版)》,畫面皆由10×10的格子組成,各自撈取作品持有人名字、持有人的頭像,並根據每個人持有的作品數量,改變格子的大小,目前仍有在Hic et nunc賣場上交易,若此刻上網購買,也會即時改變現場作品的樣貌。藝術家有感於區塊鏈上每日的NFT交易買賣的熱絡現象,就如四處綻放的煙火,因此創作《綻》這件作品,當線上有NFT賣出,作品影像就會即時隨著每筆交易金額、買家、賣家的錢包地址放射獨特造型的煙火。麥特・德洛里耶 Matt DesLauriers《子午線》是一件生成藝術作品,以許多微小的彩色筆觸形構出分層化的地形,揭示出此一多重宇宙中某種即逝而破碎的景象。以編碼指令的密集集合所發展出的演算法,機械性地逐漸編織出這些筆觸,編結出生成式的美景。軟體每一次的執行都會產生全新的構圖,與先前產生的其他版本都不同。

MOCA講吧

第一場|程式語言與生成藝術
日 期|03/12(Sat.) 14:00-16:00
與談人|王新仁/參展藝術家、魏澤人/陽明交通大學智慧科學暨綠能學院副教授

第二場|機械生命體(自動機)的美學
日 期|03/19(Sat.) 14:00-16:00
與談人|陳 乂/參展藝術家、施奇廷/東海大學應用物理學系教授

第三場|生物科技裡的藝術與生命 MoCA FB直播
日 期|04/08(Fri.) 10:00-12:00
與談人|保羅.汎諾斯 (Paul Vanouse)/參展藝術家、黃禎祥/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

第四場|智能設計、技術演化與藝術 MoCA FB直播
日 期|04/15(Fri.) 16:00-18:00
與談人|勞夫‧貝克爾(Ralf Baecker)/參展藝術家、洪靖/陽明交通大學博士級研究員、兼任助理教授

專家導覽 週日14:00-15:30

03/06|沈伯丞/策展人
03/20|李伍薰/海穹文化創辦人、科幻奇幻作家
04/17|曹家榮/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新聞內容播放到此,感謝您的收聽

對我們提供的服務有興趣請查詢:

RSS音頻式網站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