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RSS音頻式網站智能播客的頻道
這一集的新聞標題為:
神啊,保庇保庇!宗教成為NFT 活絡的新助力 – HiNet 新聞社群
新聞內容如下:
【中華資料採礦協會秘書長謝邦彥博士】「有拜有保庇」,台灣是多元宗教社會,從佛祖到媽祖,從耶穌到阿拉,各有所好。根據內政部調查(2005年)顯示,台灣有 8 成左右的人口有宗教信仰,民眾最愛拜的神明為「媽祖」、「財神」及「觀世音」,台灣宗教信仰人口眾多,每年各界神明生日慶典、遶境活動、祭祀活動等,都吸引大量信眾參加,創造出龐大的經濟價值,比如每年大甲媽祖繞境吸引百萬人參與,創造 50 億以上產值;宗教周邊商品、聯名商品也紛紛搶占商機,宗教帶動的經濟影響力不可小覷。市場洞察人士看到了宗教力量,把宗教與 NFT 結合,如: 財神開基祖廟北港武德宮黑虎將軍限量 NFT(根據黑虎將軍本身咬財、驅邪避凶、保平安、驅逐疫病的保佑加持)、普法道濟寺發行濟公 NFT。宗教結合 NFT,能否藉由宗教的特性,打破 NFT 容易泡沫的魔咒,進而帶動市場活絡呢?
宗教力量助力 NFT
宗教對於民眾來說:因為期待保佑而相信,因為有共同的相信而成群,因為成群而產生宗教活動,這些「因保佑而相信」、「因相信而成群」、「因成群而活動」的特性,也在下面幾方面彌補現有 NFT 的問題:
1、信仰的信任性:民眾因為期待保佑而相信成為信眾(如相信媽祖保平安),因為信仰而產生信任,因此,宗教發行的NFT有一定的信任基礎,不會有其他類型 NFT 被產生不信任及被割韭菜的疑慮。
2、保佑的加值性:廟宇開光加持,結合實體福袋、開運金幣,如:北港武德宮的融合台式美學創作推出「招財虎」、「喬事虎」、「平安虎」、「防疫虎」的 NFT 圖像,讓 NFT 更具保佑加值性的賦能,不再只是單純的.jpg。
3、交易的活絡性:一般發行 NFT 無論是透過炒作或是名人效應,只有在初期有高成交量與價格,之後就乏人問津,接近泡沫,而宗教發行的 NFT 可以搭配每年更新議題的方式促進交易活絡,例如:交易結合安太歲、流年、法會、傳愛傳福音等;也讓購買者認為持有就是保佑,交易就是做功德,打破一般 NFT 不值得收藏且容易泡沫的疑慮。
除了基於信任性、加值性及交易活絡性的主要特性外,另外在話題性與社群性也可以幫助宗教NFT的成長:
1、話題性:宗教結合 NFT,本身就有話題性,如果是有名的寺廟結合神明(媽祖、財神、觀音),搭配相關活動(如遶境、祈福法會、生肖)等,會增加 NFT 的話題性與討論度。
2、社群性:信仰宗教的群眾,有共同信仰的人成為社群,以大甲媽祖遶境百萬人參與為例,這群有共同信仰與目的的信眾可成為NFT的最佳忠實粉絲與消費者(如白名單或是二級市場),同時,也藉由 NFT 於將信仰擴散於人群中。
保庇為宗教 NFT 活絡的核心
購買宗教 NFT,除了投資蒐藏等增值的物質層面目的外,與一般 NFT 不同是:還能達到求得神明的保佑心理層面目的,這是其他 NFT 無法給予的。
以信仰為始(相信神明),結合加值賦能的過程(保佑健康、事業、財富),以善為終(NFT 獲利捐助公益弱勢),在可預見的未來,宗教 NFT 能在市場上走出不同的道路。
新聞內容播放到此,感謝您的收聽
對我們提供的服務有興趣請查詢:
RSS音頻式網站